外墻保溫技術起源于上世紀40年代的瑞典和德國,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我國采用外墻保溫技術已有多年歷史了。到目前為止,國內已有數(shù)億萬平方米的工程采用了外墻保溫技術,并能夠滿足節(jié)能50%、節(jié)能65%設計標準要求或更高節(jié)能標準要求。但是,從目前已完工的墻體保溫工程質量情況看,無論是墻體外保溫工程,還是內保溫以及夾芯保溫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如耐久性不強、裂縫、結露霉變、鼓漲脫落等,其中裂縫問題最為突出。 。ㄒ唬┩鈮缺貥嬙。外墻內保溫是將保溫隔熱系統(tǒng)置于外墻內側,從而使建筑物結構分處于兩個溫度場,建筑結構受熱應力影響而始終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使結構壽命縮短。在相同氣候條件下,做內保溫不僅比做外保溫甚至比不做保溫時外墻與內部結構墻體的溫差更大,受外界各種作用力的影響更直接,外墻更易遭受溫差應力的破壞,形成裂縫。結構冷(熱)橋的存在易造成局部溫差過大甚至產生結露現(xiàn)象,受結露水的浸漬或凍融極易造成墻面發(fā)霉、開裂。 內外混合保溫構造。內外混合保溫是在施工中,將外保溫施工操作方便的部位采用外保溫,外保溫施工操作不方便的部位采用內保溫。從施工操作上看,混合保溫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對外墻內保溫不能保護到的內墻、板同外墻交接處的冷(熱)橋部分進行有效的保護,從而使建筑處于保溫中。然而,混合保溫對建筑結構卻存在著嚴重的損害。 外墻夾芯保溫構造。外墻夾芯保溫做法就是將墻體分為承重和保護部分,中間留一定的空隙,內填無機松散或塊狀保溫材料如爐渣、膨脹珍珠巖等,也可不填材料做成空氣層。該做法在北方嚴寒地區(qū)有一定比例的應用。此種墻體有一定的保溫性能,但其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 外墻外保溫構造。隨著近幾年外保溫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及國家節(jié)能標準不斷提高,外墻外保溫的應用不斷擴大,并得到主管部門、專家、開發(fā)商及住戶的認可。由于外保溫體系被置于外墻外側,直接承受自然界的熱應力、水、風、火及地震的影響,因此對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外保溫具有的有利于保護主體結構、延長建筑物壽命、改善墻體潮濕情況、增加房屋面積等明顯的優(yōu)勢,外保溫的應用將不斷擴大并將成為主流。但是,外墻外保溫構造也存在著保溫層脫落、開裂、滲水及墻體飾面涂料的龜裂等質量問題。 。ǘそY層脫落目前已成為保溫工程中常見的質量通病,并且有進一步擴大的勢頭。在對全國眾多脫落現(xiàn)場的勘察及問題分析后,我們不難看出問題的原因所在:黏結面積不足30%;黏結中發(fā)生流掛造成局布空黏或虛黏;找平砂漿與主體墻空鼓,特別是長時間滲水,容易發(fā)生持續(xù)性空鼓和空鼓面積擴大,使保溫層連帶空鼓或局部破壞;保溫板表面荷載過大,極易直接剝離保溫層造成脫落;對負風壓抵抗措施采用不合理,極易形成某些保溫板塊被風壓破壞而空鼓、脫落。同時,還要注意黏結時間的長短問題。 正確的解決辦法是,對現(xiàn)場質檢人員進行培訓,在對保溫層結構了解的基礎上,要清楚各種材料的特性及現(xiàn)場的檢測方法。在施工時對黏結的面積進行控制,對使用的黏結材料不要過多地加水,對現(xiàn)場墻基面進行界面處理時,對正負風壓較大地區(qū)防護措施采用黏結及鉚釘加固共用并盡量提高其黏結面積,對黏結材料的時間上進行試驗對比,對廠家的實驗室進行實地考核。